2022各年龄血压正常值标准(年龄血压最新标准2021)

华展网 116 0
2022各年龄血压正常值标准(年龄血压最新标准2021)-第1张图片-华展网

2022版《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》发布

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终于也下调到了SBP(收缩压)≥130 mmHg和/或DBP(舒张压)≥80 mmHg。

2022年11月13日上午,《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》(2022版)发布会于线上举行,

2022各年龄血压正常值标准(年龄血压最新标准2021)-第2张图片-华展网

《指南》同步在线预发表在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》上。

与2018版《指南》相比,本指南进行了重大调整,其中高血压诊断标准由2018版的SBP(收缩压)≥140 mmHg和/或DBP(舒张压)≥90 mmHg,下调到了SBP(收缩压)≥130 mmHg和/或DBP(舒张压)≥80 mmHg。

之所以说是“重大”调整,是因为,这是继1977年确定SBP≥160 mmHg和/或DBP≥95 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,1997年下调到SBP≥140 mmHg和/或DBP≥90 mmHg后的第3次里程碑性的重要调整。

之所以说“终于”,是因为,下调后高血压诊断标准基本上与美国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(ACC)/美国心脏协会(AHA)制定的2017版高血压指南保持了一致。

早在2018版《指南》联袂欧洲2018版指南首次没有跟随“美国指南”后,我就曾说过,“中国指南”和“欧洲指南”迟早也会跟随“美国指南”调整,并保持一致。

理由很简单,“美国指南”并不是美国人的指南,而是在审查了全球相关研究证据后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得出的结论。

中国和欧洲在当时之所以历史性的第一次没有“跟随”,是因为对当时一些研究证据尚没有完全认可。

与普通人相关的问题

由于指南很大部分内容面向的是专业医生,其中很多内容跟普通人距离较远。这里,我们仅就与普通人更应该关注的内容做一个简要介绍:

1.

? 新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SBP≥140 mmHg和/或DBP≥90 mmHg下调至SBP≥130 mmHg和/或DBP≥80 mmHg。

调整的理由是,证据显示,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,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80~89 mmHg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30%~90%。

同时,另有证据表明,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,对于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80~89 mmHg的人群进行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,SBP每降低5 mmHg心血管病风险降低11%。

全国调查数据又显示,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,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80~89 mmHg的人群占比达到了23.2%,总人数接近近2.43亿。

这意味着,按照原来的高血压标准,势必将2亿多人口置于高血压侵害中;相反,调整标准可以提高这些人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,从而大幅度降低由此带来的潜在健康损害,符合医学上的成本效益。

2.

? 推荐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(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80~89 mmHg)和2级(SBP≥140 mmHg和/或DBP≥90 mmHg)。

2018版指南中高血压分级复杂,不利于血压控制指导:

2022各年龄血压正常值标准(年龄血压最新标准2021)-第3张图片-华展网

而高血压分级的主要目的有两个,一个是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分层,另一个是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、降压药物治疗策略以及降压安全性。

大量研究证据表明,SBP≥140 mmHg和/或DBP≥90 mmHg者,10年心血管病累积发病风险就可达15%,已经是很高的水平这些患者已经属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。

同时,世界上绝大多数指南都推荐SBP≥140 mmHg和/或DBP≥90 mmHg就开始启动降压药物治疗;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 80~89 mmHg的患者,当伴有临床合并症或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时才需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。

基于此,将高血压分级由原来的3级简化为2级,与美国指南一致:

2022各年龄血压正常值标准(年龄血压最新标准2021)-第4张图片-华展网

3.

简化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,分为高危和非高危两组。

? 高危患者:(1)SBP≥140 mmHg和/或DBP≥90 mmHg者;(2)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80~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、靶器官损害或≥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。

? 非高危患者: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 80~89 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。

这种分层主要是用来指导医生决定治疗时机。

对于普通人来说,我们只需要知道,如果你的情况属于“高危”,就需要更加积极地寻求治疗,并对血压进行更严格的控制,丝毫马虎不得。

4.

2022各年龄血压正常值标准(年龄血压最新标准2021)-第5张图片-华展网

? 推荐成人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。

? 测量方法:

(1)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3~5 min,测量时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,双足平放于地面,两腿勿交叉。上臂平放于桌面,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。

(2)选择合适的袖带(气囊长度为臂围的75%~100%,宽度为臂围的37%~50%,袖带气囊宽12 cm、长22~26 cm可满足大多数成人)进行血压测量,上臂围>42 cm者可选择腕式电子血压计。

(3)测量血压的上臂应充分暴露或只覆盖单层衣物(勿挽袖子),袖带下缘置于肘窝上方2~3 cm。

(4)每次测量血压至少获得2次血压读数,每次间隔1~2 min,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;若第1次与第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>10 mmHg,建议测量第3次,取后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。首次测量血压时应测量双上臂血压,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。

(5)推荐心房颤动(房颤)患者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,每次测量至少获得3次血压读数,取3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。

目前血压计的种类繁多,很多人对选择哪种血压计存在认识误区。

不管你原先的认知如何,目前国际上主要机构都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,尤其是自己在家测量。

同时,由于很多因素对血压测量值都有可能产生干扰,因此,应该严格遵照上面的推荐方法进行测量。

这里,我多说一句,每次测量最好测3回,头一回的数据不要,后两回的数据取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值,会更准确一些。

5.

应结合诊室(医生、护士)血压测量值和家庭(自己)血压测量值来确定血压水平。

临床上不能仅凭单次门诊的血压测量值诊断高血压。因为,血压极其容易受情绪的影响,对于多数人来说,接受医疗操作,哪怕时血压测量这种简单的操作都难免受影响,测量值往往偏高,被称为“白大褂高血压”。

相反,自己在家测量的血压数值往往更接近真实水平。

因此,诊断高血压应该结合以上两种血压值进行判断。

6.

在家自测血压什么时候为好?

? 建议每天早、晚各测量1次血压;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,每次读数间隔1~2 min,取2次读数的平均2022值,若第1、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>10 mmHg,则建议测量第3次,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;测量血压前30 min避免剧烈运动、饮酒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;在每次测量之前,安静休息3~5 min。

? 推荐早上在服药前、早餐前、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。

? 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,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 h内测量。

? 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,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 d进行自测。

? 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,建议每周进行1~2 d的自测。

7.

? 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,包括饮食干预、运动干预、减压干预、减重干预、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。

对于血压升高不严重的人,上述非药物措施就有可能将血压控制在140/90,乃至130/80以下,则可以免于药物治疗。

即使是需要降压药治疗的人,非药物措施也有助于血压的控制,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。

血压控制的非药物措施,具体推荐如下:


2022各年龄血压正常值标准(年龄血压最新标准2021)-第6张图片-华展网


8.

2022各年龄血压正常值标准(年龄血压最新标准2021)-第7张图片-华展网

建议高血压患者减少钠摄入,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。

具体推荐如下:

? 推荐中国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。

? 推荐钠摄入量减少至2 000 mg/d(约5 g食盐)以下。

? 建议钾摄入目标为3 500~4 700 mg/d。

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不足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,适度减少钠摄入及增加钾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。

我国人是世界上“口味最重”,食盐摄入最多的人群,平均膳食钠盐摄入量约为10.5 g/d,高出每天5克推荐量的1倍以上,因而减盐的“任务”更为艰巨。

钾可以通过吃水果和蔬菜补充。如果水果蔬菜摄入不足,那么,选择添加氯化钾的低钠盐来替代普通食盐,可以在减盐(钠)的同时补充钾,可谓一举两得。

9.

何时开始降压治疗?

? 推荐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,包括如下3种情况:

SBP≥140 mmHg和/或DBP≥90 mmHg,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;

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80~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,推荐启动降压药物治疗;

(3)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80~89 mmHg伴靶器官损害(GPS)或≥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,可以启动降压药物治疗。

? 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非高危即SBP130~139 mmHg和/或DBP 80~89 mmHg的患者,伴0~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,可进行3~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,若SBP仍≥130 mmHg和/或DBP≥80 mmHg,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。

10.

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多少合适?

这个问题有点复杂,具体来说,

? 建议无临床合并症、年龄<65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<130/80 mmHg。

? 对于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,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<130/80 mmHg。

? 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,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<130/80 mmHg。

? 建议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降低(有心功能不全)以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< 130/80 mmHg。

?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,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SBP<130 mmHg和DBP<80 mmHg。

? 对于65~79岁的高血压患者,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<130/80 mmHg。

? 对于≥80岁的高血压患者,建议首先将SBP降至<140 mmHg,如能耐受可降至<130 mmHg。

? 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,建议急性期进行降压治疗并将SBP控制在130~140 mmHg。

? 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(脑梗)患者,未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的,建议SBP≥220 mmHg和/或DBP≥120 mmHg启动降压治疗。

对于拟进行静脉溶栓及EVT的AIS患者,建议在治疗前控制血压≤185/110 mmHg。

? 推荐高血压合并病情稳定的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<130/80 mmHg,以预防卒中复发。

总之,一句话,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血压控制目标为<130/80 mmHg。

这是本版指南另一个重大的调整之一。

11.

? 建议无临床合并症、年龄<65岁的高血压患者在4周内降血压控制到达标水平。

不要看到血压高了,就着急忙慌一下子降到正常水平。事实上,血压波动频繁和幅度大,都可能产生更明显危害。因此,降压需要慢慢来。

12.

用什么降压药最好?

降压药至少有6大类,不同人对不同类型,甚至品种降压药的敏感性和反应不同。具体到每一个病人,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试验性治疗来决定和调整治疗方案。

病人需要负责的是不要擅自停药,改变使用药物的品种和用法。

13.

什么是样的高血压最危险?如何处置?

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

指南具体推荐如下:

? 对存在血压显著升高(SBP>180 mmHg和/或DBP>120 mmHg)的高血压患者,建议尽快评估是否存在新出现的、进行性加重的靶器官功能损害。

? 对合并新出现的、进行性加重的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,建议收入急诊抢救室或监护室治疗,并持续监测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状况,同时给予静脉降压药物治疗。

? 高血压急症的急性期降压原则:建议在保证充分器官灌注的前提下,分阶段将血压降至相对安全的范围(治疗的第1个小时内SBP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%;如病情稳定,在随后的2~6 h内将血压降至160/100 mmHg左右;此后在24~48 h内逐步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);降压幅度和速度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和调整。

? 对存在严重合并症(如严重先兆子痫或子痫、嗜铬细胞瘤危象等)的高血压急症患者,建议在治疗的第1个小时内将SBP降至140 mmHg以下。

? 对于合并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急症患者,在耐受的情况下,建议在1 h内将SBP降至110~120 mmHg,同时心率控制在<60 次/min。

这里,我用通俗一些的话简单说,就是:

只要发现SBP>180 mmHg和/或DBP>120 mmHg,就是危险的,作为普通人,最好的选择是,尽快找人把自己送进医院,接受医生评估和治疗。

记住,要让别人送,或者拨打120,不要自己往医院里跑。

需要高度警惕的是,如果你本来患有冠心病,脑出血或脑梗塞,或者肾功能不好,一旦发现SBP>180 mmHg和/或DBP>120 mmHg,这叫“高血压危象”,唯一正确的选择是,拨打120 。

14.

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,特别是年轻人严重的高血压,需要警惕“继发性高血压”的可能,即是由身患的疾病引发的高血压,需要到医院接受检查,找出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潜在疾病,并进行治疗。

多数继发性高血压只要去除原发病是可以治愈的。

标签: 2022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